舰载机“生命线”——舰母舰载机“阻拦索”诞生记
战机超低空飞临甲板的声音越来越大,辽宁舰阻拦机工作舱室内的官兵和军代表们屏气凝神,静待这次惊心动魄的舰载机实际着舰试验。
第二道阻拦机猛然轰鸣,海军装备部某军代室总代表韩旗眼看着指针仪表快速转动,迅速抵达预定量值,跳动的心仿佛要蹦出胸膛。
虽然身在甲板之下无法观摩着舰全程,但从无数次模拟试验的数据比照来看——我国首次舰载机阻拦着舰试验已取得圆满成功!
成功了!军代表们擦干汗水泪水与工程技术人员久久相拥!
成功了!科研团队的不懈奋斗见证人民海军质变的这一瞬!
没有舰载机的航空母舰如同缺乏牙齿的猛兽,而甲板后段阻拦索装置的作用是在最短的时间和距离内吸收舰载机高速着陆的动能。
载客200人左右的民航客机缓慢着陆时标准着陆距离为1700米,而航母甲板留给高速舰载机的着陆距离不到200米。茫茫大海上将舰载机高速拦停,阻拦索成为舰载机名副其实的“生命线”。
从舰载机尾钩与阻拦索“拉钩”开始到飞机停下全程时间只有2-3秒。与岸基飞机着陆时可缓慢减速平飞大相径庭,舰载机着陆必须加速着陆,一旦阻拦索尾钩未能挂住舰载机,必须能快速拉升逃逸。
因此舰载机着陆对甲板阻拦装置要求极高,世界发达国家无一例外对此严加管控封锁,因此质疑中国航母阻拦设备真实性的言论自然不绝于耳。